近日,據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消息,在貴陽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廣州入選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先行先試試點,作為試點城市代表在閉門會上推介“廣州方案”,并領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先行先試任務書。
今年7月,國家數據局啟動第二批先行先試工作,明確支持以城市為主體申報“區域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探索數據流通技術創新與多技術路線融合。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牽頭,聯合各區政務和數據局及廣州數據集團、全球數源中心、佳都科技等企業,依托數字廣州總體框架,深度融合本地特色,規劃形成“數港、空港、海港”三港融合的申報方案。
該方案立足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樞紐”區位優勢,以數港作為核心樞紐,對空港、海港的特色業務數據進行標準化整合、安全化流通、場景化開發,支撐跨域數據融合應用創新,通過數港的標準化整合與可信流通技術,支撐跨境貿易便利化、綠色供應鏈協同等跨域場景創新,最終實現“公共數據+行業數據+跨境數據”的場景融合,打造“標準統一、技術融合、數據流動、場景共建、主體協同”的區域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
當前,圍繞“數港”“空港”“海港”相關數據資源與業務場景開展數據流通利用探索,廣州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數港方面,廣州以公共數據為引領,逐步引導行業數據、企業數據開放,匯聚752億條公共數據,日均交換量達2.94億條,接入生態主體超80家,打造數據產品87個;在空港方面,廣州圍繞航空港數據流及典型業務場景,目前已對接交通、商務、廣州空港委、白云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與企業,合計建設系統20套,匯聚約1.81億條信息,打造花都交通可信數據空間;在海港方面,以全球數源中心數場基礎設施為依托,覆蓋農特產品、食品、日化等16個重點行業,累計發布287個服務項目,處理數據超1.5億條,服務近6萬個人用戶,查詢量突破25萬次,實現跨區域、跨領域數據流通。
據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廣州將按照國家數據局部署,緊扣破解“找數用數難、規模流通難、跨域加工難”等數據領域共性難題,進一步明晰目標定位,系統謀劃實施路徑,制定推進計劃,驅動產業發展,全面加快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先試任務落地。廣州將致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標桿,持續為建設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強勁數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