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舉辦的敬老游園活動上,工作人員帶領長者們練習八段錦,既舒展身心又傳承文化。這樣的活動該中心每月都要舉辦多次,成為許多老人期待的日常。
清新區現有60歲以上老人9萬余人。聚焦人口老齡化挑戰,清新區以改革思維推動養老服務體系迭代升級,通過創新“公建民營”模式運營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構建起區、鎮、村三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讓養老服務真正走進家門、融入社區。
“三級網絡”全覆蓋
“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這里的養老服務項目多、價格實惠、人員專業,還有各種活動,我們都很喜歡。”每當提及家門口的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韋伯總是贊不絕口。
清新區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重大民生事項,建立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民政、衛健、財政、人社等多部門資源,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同時,每年從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少于55%的資金,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
2023年,清新區以廣東省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區鎮村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高標準建成全區首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當地政府每年投入運營費用90萬元,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累計提供各類養老服務超9萬人次,服務范圍輻射全區。
聚焦構建“15分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棋牌室、康復理療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設置,并聯合市場主體、志愿者團隊等社會力量,常態化開辦聲樂班、書法班等“長者學堂”,讓老年人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每天,我們幾個姐妹都約著到中心玩,唱歌、練書法,日子過得很充實。”家住建設路的劉阿姨笑著說。
以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標桿,清新區成功孵化建成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8個、社區綜合養老服務站24個,并逐步向樓盤小區和行政村延伸,建成小區綜合養老服務站和行政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目前,一個以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引領、鎮中心為樞紐、社區站為基礎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已初步成型。
“公建民營”優服務
專業運營激活養老資源
清新區大膽創新,在運營模式上探索“公建民營、購買服務”的市場化路徑。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專業養老集團運營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一方面導入企業先進的運營標準、管理體系和服務資源,為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注入專業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對運營方的基本養老服務進行監督和評估,引導其完善服務功能。中心制定“八好”服務標準,建立涵蓋15大類、59小項的養老服務清單,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服務。
“沐浴幸福”特色服務品牌是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一大亮點。該服務每年提供100個免費名額,由專業助浴師上門為經濟困難、高齡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務。孟姨因癱瘓臥床多年,其丈夫年邁無力協助洗浴,專業助浴師上門服務后,他感慨道:“工作人員專業又細心,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
此外,為滿足家屬臨時無法照護或節假日出游、家政服務人員過節休假等短期托養照護需求,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還推出日托及臨托服務,為部分家庭提供“喘息”服務,解決燃眉之急。
在餐飲服務方面,清新區依托優質餐飲企業資源,建成長者飯堂21間。收費標準采取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個人自付一點“三個一點”模式,走“公益化+市場化”路線。日常餐標為15元/餐,補貼對象自付費最低6元/餐,既實現企業保本微利,又讓老人負擔得起,推動長者飯堂可持續發展。
“家人要上班,白天家里就我一個人,買菜做飯很不方便。”以前黃伯經常為一日三餐發愁,浸潭鎮的長者飯堂開始營業后,他就成為這里的常客。“每餐只需花幾元錢,就能吃到二葷一素一湯的餐食,這可比家里做飯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