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廣東“隱患排查治理年”,東莞打出系統性布局、閉環化管理、科技化支撐的“組合拳”,推動隱患排查治理從“治標”向“治本”深化:下好全市一盤棋,政府、企業、公眾形成排查整治合力;創新“執法+專家+服務”模式,打通安全隱患“查”與“治”全流程閉環管理;在技術端發力,為安全監管插上“AI翅膀”。
隨著隱患排查治理做細做深,今年以來,東莞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東莞市應急管理局提供數據顯示,上半年,東莞共排查重大事故隱患5000余項,整改完成率超98%,其中企業自查重大事故隱患占比超48%;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實現同比“雙下降”。
全市一盤棋
推動安全隱患系統性排查治理
“要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穩定工作,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3月,東莞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對“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作出部署。
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東莞將“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作為全年安全生產工作主線,形成“高位部署、層層壓實、閉環管理”的工作機制。
今年以來,東莞多次召開會議部署推動“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市“四套班子”成員分領域、分片區開展督導檢查,高位推動專項行動落實落地,累計督導145次,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為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取得實效,東莞圍繞防風防汛、道路交通、消防、城鎮燃氣、建筑施工等13個重點領域,梳理形成《全市重點安全防范事項清單》,明確責任單位和工作要求,指導督促各級各部門落實安全防范各項工作。同時,定期通報各鎮街(園區)、部門工作進展,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在全市隱患排查治理“一盤棋”中,發動安全生產領域重點企業自查自糾是關鍵一步。今年以來,東莞持續落實安全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讓企業員工變成安全“吹哨人”,推動安全生產治理水平實現新躍升。
“引導企業建立安全生產的正向激勵機制后,能讓員工從‘被動應付’轉變為‘主動作為’。”東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6月,全市建立實施內部獎勵機制企業已達14723家;累計報告問題隱患15016項,獎勵金額超208萬元。
隱患排查治理還需發動群眾參與,東莞構建安全宣傳“五進”體系,舉行安全宣傳進“百村千企萬家”公益雙行活動。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全市開展安全宣傳進“百村千企萬家”活動1122場次,超10萬人參與,宣傳受眾超16萬人次。
執法+專家+服務
“查”與“治”全流程閉環管理
“上周某片區重大隱患整改率85%,低于分局平均水平,要分析原因”“某片區使用危險化學品企業檢查沒有完成上周部署任務,本周必須補上”……每周一上午9時,東莞市大嶺山鎮應急指揮中心的例會都會準時開始“查漏補缺”,逐項分析上周企業檢查數據統計表和本周擬檢查重點企業清單。
隱患排查治理,除了“查”,還在于“治”。今年以來,大嶺山鎮持續督促整治企業現存隱患,共檢查企業超6萬家次,整改重大隱患475項,整改時效同比提升30%。
而放眼東莞全市,“全覆蓋、零遺漏、嚴整改”扎實落實在各級各部門的治理實踐中,實現隱患從排查到銷號的全流程閉環管理。上半年,全市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完成率達98%以上。
具體來看,東莞公安交警部門圍繞“機、護、口、照、電、線”6類突出隱患,建立“排查、下發、整治、驗收、回頭看”的閉環管理機制;交通運輸部門圍繞公路運營、水上交通、港口航道等重點領域開展排查整治,發現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住建部門開展一輪房屋市政工程全覆蓋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自建房開展隱患整治銷號處理。
如何判定隱患并整治隱患,涉及相應專業標準,是一個“技術活”。為提升企業隱患排查整治的精準性,東莞向專家“借腦”,上半年共組織專家幫扶指導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1601家。
“專家能在現場講明白、說清楚‘查什么’‘如何查’,幫助企業精準識別安全隱患,并為其量身定制排查治理方案。”麻涌鎮應急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鎮采取“應急骨干法治宣講+外聘專家實操”模式,由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帶頭宣講安全生產法律條文,專家則圍繞消防安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及其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等重點領域開展“手把手”隱患排查實操。
“執法+專家+服務”模式的創新落地,推動東莞隱患排查整治執法工作更為精準有效。今年以來,全市建立10項重點檢查安排,重點執法檢查占比達82.04%;著力查辦精品案件,3宗案件被應急管理部評為典型案例。
科技端發力
為安全監管插上“AI翅膀”
今年以來,東莞在科技端發力,構建起覆蓋城市運行各環節的本質安全體系。
面對應急部門監管存在的底數不清、責任不明、危險作業監管不到位等痛點,東莞開發建設“五級三方”綜合應用平臺,包括“莞·基礎”“莞·隱患”“莞·作業”“莞·安全”等模塊,形成一批可復制的“數字監管”經驗。
“每天,市場監管局都會將全市新增的屬于工貿八大行業的經營主體推送至平臺,然后平臺按照營業執照地址,推送至各分局安全員進行核查錄入,做到安全監管有的放矢。”東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莞·基礎”模塊能動態更新監管數據,解決應急監管底數不清的難題。截至目前,該平臺推送新增經營主體約5萬家,已核查屬于經營中無異常的應急監管企業約15萬家。
該負責人還介紹,“莞·隱患”模塊會對檢查的隱患匹配對應的法律法規,解決檢查標準不統一、隱患認定難的問題;借助“莞·安全”模塊的實時通信和數據共享功能,市局、分局可以直接派送信息或任務包給安全員、物業業主、企業,確保安全生產監管信息迅速傳達至基層一線。
東莞還在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上探索求新,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數字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動212家工貿重點企業接入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今年年度監測報警處置率達85.16%,風險預警反饋率超90%。
此外,東莞還為安全監管插上“AI翅膀”,筑牢本質安全基礎。
黃江鎮共有有限空間作業企業10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業由應急管理分局對有限空間“上鎖”,另一部分企業裝了AI智能監測系統。“AI智能監測系統會連接到黃江鎮應急管理分局,如果存在作業或者有人員在里面逗留,系統就會響起警報。”黃江鎮應急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科技支撐,信息賦能,推動傳統線下監管向遠端精準治理模式轉變,筑牢安全生產數據底座。東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展望,接下來,東莞將結合全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信息系統,動態監測行動進展,并持續組織各片區下沉分隊下沉各鎮街(園區)督導,直插一線開展安全防范明察暗訪,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