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市海豐縣,一場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驅動的變革正在重塑兩鎮格局。2024年7月,梅隴鎮與聯安鎮打破傳統行政區劃限制,成立全省首個鎮域臨時聯合黨委,以“黨建紐帶”整合資源,破解發展瓶頸。一年間,聯合黨委交出亮眼“成績單”:梅隴鎮首飾產業向智能化升級,環保集聚區入駐超120家企業,帶動產值翻倍;聯安鎮旅游人數突破60萬人次,同比增長8%。今年5月,海豐縣梅隴鎮聯安鎮臨時聯合黨委獲評“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稱號。
機制破壁通堵點
鍛造發展“新引擎”
過去,行政邊界是阻礙發展的“隱形墻”。梅隴鎮以工業見長,但空間受限;聯安鎮生態資源豐富,卻產業薄弱。兩鎮規劃割裂,利益分配難協調,協同發展遇到阻礙。臨時聯合黨委應運而生,成為破局之舉,通過以黨建為紐帶,編制出全省首份鎮域聯合發展規劃,明確梅隴聚焦新能源、首飾智造,聯安發力生態文旅、現代農業,共建海豐縣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實現規劃“一張圖”。
“挑戰在于破除思維定式。”海豐縣梅隴鎮聯安鎮臨時聯合黨委書記陳健雄說。聯合黨委打破“各自為政”模式,抽調兩鎮精干力量組成專班,創新“跨鎮協同辦公”機制,建立238項履職清單,精簡會議文件50%以上,形成“一個專班管到底”的高效執行體系。
在比亞迪項目征地中,聯合黨委抽調兩鎮干部混編成“黨員突擊隊”,白天量地、夜晚算賬,全程護航用地保障、產業扶持、交通配套等環節,推進“交地即開工”,實現項目從初步謀劃到正式落地僅用時39天,創下海豐產業項目落地新紀錄。“效率源于資源共享。”陳健雄舉例,聯安鎮利用比亞迪外運土方填平洼地,用于村道建設及樹木補種,省下大量資金。
目前,海豐縣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已收儲土地3平方公里,引進上海和達等新能源項目,總投資超44億元。兩鎮初步構建起“工業武裝農業、制造牽引服務”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實現“錯位關聯、互補互促”。
制造業“向高而攀”
農文旅“點綠成金”
產業是發展的脊梁。聯合黨委以“雙輪驅動”戰略破局:一手抓工業發展,一手抓農文旅融合,讓“海豐速度”轉化為全域振興動能。
梅隴鎮確立“新能源汽車配件+首飾智造”雙核心產業戰略,大力推動傳統首飾業向高端化升級。首飾環保集聚區建成20棟廠房,配套直播基地,產值翻番;投資4億元的珠寶首飾國際商貿城封頂在即,將吸引全球客商。“聯合黨委幫助協調用電用水用地,手續幾乎都能當天辦結,項目建設進度遠超我的預期!”梅隴珠寶首飾國際商貿城投資人陳海群為營商環境點贊。
在梅隴鎮水踏村,“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不但刷新了房屋外立面的“顏值”,還激活了“美麗經濟”。廢棄校舍變身電商直播基地,單日銷量超5000單,提供超60個崗位。“你看我們村現在環境好,空氣也好,村民都從鎮上回來了。”60歲的水踏村村民黃迎說,之前不少人在鎮上做金銀首飾加工,村里有了產業后,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了。
碧波蕩漾的濕地棧道、鷺影蹁躚的禾香田野、鄉土氣息的藝術涂鴉墻……走進聯安鎮,“綠美生態+藝術賦能”的鄉村風光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眼下,該鎮全面進入收割期,連片的金黃早稻隨風搖曳,顆粒飽滿的稻穗散發陣陣稻香,2.4萬畝早稻喜迎豐收,預計平均畝產950斤。聯合黨委推動兩鎮共建糧食高產示范區,2024年糧食產量達11.86萬畝。
與此同時,聯合黨委積極推動海豐鷺影禾香生態旅游區創建國家3A級景區,依托示范帶打造濱河公園、龍舟賽臺、觀鳥臺等示范帶節點,大力發展“釣娛經濟”“休閑采摘”“民宿經濟”等鄉村旅游新業態,吸引鄭宜波、陳訓成、黃智雄等藝術家回鄉創辦工作室,為鄉村振興注入藝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