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在廣州發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期)”,共計18項場景需求,涵蓋專業體驗、全民互動、賽事保障三大類別,每項場景均聚焦“高價值、可落地、能轉化”特性,向全球創新主體發出“揭榜”邀請。
“專業體驗”類別中,既有服務運動員競技需求的“運動員高精度技術診斷”“高精度光學觀測與技戰術分析系統”“運動員生理狀態無感監測與智能預警系統”,也有關注殘特奧會運動員的“腦控技術賦能重度殘疾人運動員”“外骨骼機器人助行與康復”“視障人士全域智能導航”“聽障人士全場景無障礙交互”等創新應用,體現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
“全民互動”類別中,包括“城市公共空間智慧健身”“元宇宙全運村與AR數字火炬傳遞”“無人機集群主題光影秀”等,旨在以科技延伸體育邊界,普惠大眾生活。
“賽事保障”類別中,聚焦賽事高效、安全運行。其中,“人形機器人及多模態感知技術”基于高算力集群支撐的實時AI決策能力,部署具備環境動態適應性的機器人系統,為大型賽事提供綜合技術保障。從場館內的無人清潔、物資配送機器人,到服務觀眾的AI數字人志愿者、智能咖啡機器人一個立體的、智能的機器人服務網絡正在成形。
為確保科技成果不僅服務于賽事,更能成為城市發展的長期動力,廣州賽區后續系列配套活動將陸續展開。具體而言,“科技全運路演計劃”將依托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50萬+企業庫,定向邀請企業揭榜路演,推動技術與場景精準對接;“科技全運故事會”將通過紀錄片、全民拍客大賽等形式,講述科技背后的人文故事,讓公眾感受技術溫度;“全運超級場景科技展”將實現賽時全網投放,強化“科技有溫度”城市形象。同時,廣州將建立長效技術轉移機制,如組織“科技場景轉化投資對接會”等,吸引資本關注,加速技術市場化。
廣州通過企業調研、院校走訪、專家評審層層遴選,最終鎖定18項場景,為科技與全運會的深度融合搭建了精準對接的橋梁。發布會上,廣州賽區執委會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授牌“全運廣州科技創新傳播機構”,期待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進一步深化場景創新挖掘,在“場景挖掘—技術匹配—長效轉移”閉環生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