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17日消息,該廳將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于12月舉辦2025年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能大賽。其中,機器人賽項總決賽與“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大會”同期舉行,并舉辦產業對接、成果展示等活動。
據了解,大賽分為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和機器人賽項。其中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為省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比賽形式為個人賽,分為職工組(不含在職教師)和學生組。參照人工智能訓練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難度相當于高級工(職業技能等級三級)水平。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的有效報名人數若超過70人,則在2025年12月5日前進行預賽。預賽只通過理論考試方式進行,選取成績前60名選手參加決賽。
機器人賽項為廣東省智能機器人應用挑戰賽,比賽形式為團體賽,根據機器人應用場景設置四個賽道,分別為復雜地形挑戰賽、工業特種應用賽、家庭與商業服務賽、服務機器人創新賽。機器人賽項將根據專家評審選拔40支隊伍進入總決賽(2025年12月12日),總決賽采用線下集中比賽方式,在指定的比賽場地,與“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大會”同期舉行,并舉辦產業對接、成果展示等活動。
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全省總決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選手排名原則上不并列)。對排名在參賽人數前50%的其他選手,頒發“優勝獎”證書。總決賽獲一、二、三等獎的選手,按程序核發人工智能訓練師技師(二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優勝獎選手,按程序核發人工智能訓練師高級工(三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機器人賽項每個項目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并設立總冠軍獎,頒發榮譽證書。其中單項獎項設立最佳技術創新獎、最佳應用價值獎、最佳設計獎等單項獎,同時設立開源創新獎,獎勵愿意共享技術方案的團隊。
機器人賽項設四個賽道
復雜地形挑戰賽:基于復雜地形場景包,訓練測試機器人在不規則沙袋、碎石地面、柔性草地、樓梯等不同地形下的運動能力。重點考察機器人的機械結構設計、運動控制算法和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參賽隊伍解決機器人在不確定環境中的平衡控制、路徑規劃和動態避障等問題的能力。
工業特種應用賽:基于工業特種作業場景,訓練測試機器人在工業特種巡檢、精細操作、工業分揀等領域的應用能力。重點考察機器人的精準操作、作業效率和系統穩定性,檢驗機器人在工業環境中的實用性能,任務擬包括設備檢測、零部件裝配、高危環境作業等工業場景。
家庭與商業服務賽:結合商用超市場景和家庭服務場景,訓練測試機器人在家庭和商業環境中的日常作業動作,如開關冰箱、水龍頭,操作面包機等。重點考察機器人的人機交互能力、任務規劃能力和安全性能,以及理解自然語言指令、完成一系列日常任務的能力。
服務機器人創新賽:基于服務機器人場景,全面考察機器人在迎賓服務、配送服務、消殺作業、健康安檢和安防巡檢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重點考察機器人多模態感知、智能決策、多任務協同以及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變化的能力。
報名須知
機器人賽項:面向國內外企業、科研院所、學校、創新團隊、俱樂部及其他社會組織。每個單位可報多個賽項,每個賽項每個單位原則上不得推薦超過2個團隊參賽,參賽選手不得跨單位組隊,比賽過程中不得更換設備,每隊可設領隊、技術指導等,比賽期間進場人數有限制(如最多2人或8人,視項目而定),除特定項目外,參賽團隊需獨立參賽,不得聯合組隊。機器人需具備基本人形結構(軀干、上肢、雙足),部分賽事允許輪式或雙足結構。控制方式可為手動遙控或完全自主。
人工智能訓練師賽項:面向全省開展,年齡滿16周歲以上、法定退休年齡以內,具有廣東戶籍或在廣東工作學習1年(含)以上的社會從業人員(不含在職教師)和學生均可報名。每個單位每個組別原則上不得推薦超過2名選手參賽,每支參賽隊由選手、領隊(指導教師)構成,其中選手和領隊為必備人員,每支參賽隊限報2名領隊。通過以往競賽獲得“廣東省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的獲得者不再以選手身份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