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欄目,介紹了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成效。據悉,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7年多來,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連續5年獲評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次。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徐曉霞介紹,從群眾的感受來講,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可以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來概括。
天更藍。廣東省空氣質量指標常年位于我國經濟大省前列,特別是群眾感受最直接的PM2.5濃度指標,從2018年的3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現在的21微克/立方米,僅次于西藏、海南、福建。
山更綠。近三年,廣東省開展各類義務植樹活動超6.89萬場次,吸引超505.7萬人次參加;廣東省森林面積達1.4397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3.39%,躍居全國最“綠”省份之一,為全省繪好山水畫、念好草木經,奠定了堅實基礎。
水更清。廣東省不僅河網密布、水系發達,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4條,全程不與其他河流交匯的獨流入海河流有52條,此外還有超60萬個污染源密布全域,就在這樣的水環境條件下,去年廣東省國、省考斷面全面達到4類水及以上水平,達標率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環境更優美。構成生態環境的要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藍天、青山和綠水,還有土壤、海洋、地下水的生態保護以及固體廢物管理等。過去幾年,廣東省在這些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等也創下了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生態課堂“抬腳就到”
為了更快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廣東多層次開展美麗廣東建設實踐,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美麗城市方面,推動廣州、深圳等5個地市打造美麗城市建設先行示范標桿,遴選惠州龍門、河源連平等5個縣市創新開展美麗縣城先行示范建設;美麗鄉村方面,支持廣州花都、河源東源等3個縣區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先行區;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方面,廣州市流溪河、佛山高明河等6個河湖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汕頭青澳灣、湛江市金沙灣等4個海灣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
與此同時,全省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以上,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像珍珠般散落,廣州海珠濕地、深圳灣紅樹林等已經成為市民抬腳就到的生態課堂,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日漸呈現。
近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16條美麗廣東生態文旅線路,包含廣州的“綠色全運 綠美之旅”、梅州的“蕉嶺壽鄉 百里畫廊”、汕尾的“美麗海灣 帆板揚帆”等,這些都是游玩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