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現場總共攔查凌晨2至5時違規運行大客車1520輛,帶動全省現場查處大客車交通違法行為5.9萬余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背后的“功臣”是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該系統能實時掌握車輛、駕駛員基本信息和車輛運行軌跡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就會自動觸網報警”。
道路運輸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廣東全力把好交通安全“方向盤”。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將“防范治理重特大交通事故風險”作為年度重點工作,組織開展整治面包車非法營運、違法載人專項行動,“一件事”全鏈條攻堅治理大客車風險等專項行動,并借助行業專家、先進科技的“火眼金睛”,抓實抓牢“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
“1至7月,全省交通運輸行業接報安全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同比雙下降,無重特大事故發生。”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行業安全形勢雖平穩向好,但仍需注意大客車、面包車非法營運、違法載人等方面安全隱患,持續防范客運車輛群死群傷風險。
開展專項行動??
交通執法機構查處案件超9.4萬宗
瞄準重點領域安全短板,廣東扎實推進交通運輸部部署的“十四個”專項行動,全面提升行業安全基礎。
進入汛期以來,廣東臺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多發頻發,對交通運輸安全構成較大威脅。為應對汛期重大災害帶來的道路安全風險,省交通運輸廳共組建34支省級應急隊伍,形成“1+34+N”三級交通運輸應急調度體系。
今年以來,這些應急隊伍多次出現在暴雨、洪流之中。8月4日,廣佛肇高速鼎湖站至小湘站路段K112+900處因泥石流傾瀉至路面,造成交通中斷。事發后的6個晝夜,共250名搶險人員、149臺班各類機械設備投入路面清洗及修復,直到該路段雙向主線恢復通行。
交通運輸事關群眾出行安全,需緊盯城市客運、水上交通、公路運營等客運領域,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上半年,“3·13”湛江蘭海高速較大交通事故等案例,暴露出面包車等重點車輛存在不容忽視的肇事風險。3月以來,廣東開展整治面包車非法營運、違法載人專項行動。
該行動由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部署,聚焦“三高”——高發面包車型、高發通行路段、高發風險時段,共設置350個省際和市、縣道路查處點,形成“進城口+服務區+源頭地”立體防控網絡。
針對大客車疲勞駕駛等突出問題,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開展大客車凌晨違規通行專項整治,全面梳理全省道路凌晨2時至5時大客車通行情況,逐一比對違反通行規定線索,嚴厲查處超員、疲勞駕駛、非法營運等行為。
數據顯示,3月13日至5月13日,全省交通運輸部門查處客車非法營運案件3069宗,同比上升21.1%;公安交管部門查處面包車交通違法行為24.9萬余宗,其中超員6036宗,移交涉嫌非法營運案件1713起,刑事立案132起、刑拘138人。
隨著專項行動鋪展開來,上半年,全省交通執法機構查處各類案件94269宗,落實監管執法行政處罰11597次,明察暗訪372次。
萬名專家下基層??
核查督導11地市146個風險點
今年以來,廣東持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萬名專家下基層”活動,以安全專家之“智”,賦能交通隱患排查之“治”。
省交通運輸廳分兩次各派出4個檢查組,每組邀請專家開展全省在役公路重大、較大災害風險點(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回頭看”督導核查行動。該行動從基礎資料、災害處置、風險管控、質量控制和監測預警五個方面系統開展,共完成11個地市146個風險點的核查督導工作。
“此輪督查共發現287項問題,提出建議措施507條。”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專家發現問題后,會指導企業從完善規章制度、優化設備設施等環節入手,提升其安全生產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省公安廳則搭建專門架構、組建專門力量,建立省、市級道路交通事故防范中心。嚴格選拔多名民警到專班工作,每日研判下發違規大客車線索、線上巡查基礎執法情況、抄告車輛屬地監管部門,每周研判分析整體形勢、開展實地督導檢查。
明確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是指導基層及時發現隱患、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的重要保障。
先后出臺《廣東省道路運輸和城市客運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工作指引》等文件,編寫《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匯編》,組織開展《公路水運工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指引的編制工作……今年以來,廣東持續完善交通運輸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體系,筑牢出行安全底線。
基層單位、企業除了接受專家指導,更需要主動熟練掌握重大隱患判定標準,確保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準確理解、適用規則。
今年以來,廣東通過視頻會議、現場幫扶等方式,開展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解讀活動,提升基層查找整治重大隱患水平。數據顯示,全省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累計開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專題安全教育培訓2526次,覆蓋42824人次;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宣貫解讀3574次,覆蓋98097人次。
強化科技支撐??
約36萬“兩客一危一重”車輛納入監管
當前,隨著高科技深化應用,廣東道路運輸安全治理模式持續轉型升級。
最近,深圳一輛中型客車未取得道路客運資質就營業的案件引發關注。事發當天,廣東一家國際旅行社旗下一輛中型客車,搭載16名旅行團成員從深圳開往廣州從化區,被深圳市交通執法支隊龍華大隊精準查獲。
此番查獲如此精準,依靠的是省級部門牽頭研發的“兩客一危一重”車輛智能監管系統。
什么是“兩客一危一重”車輛?是指公路客運、旅游客運、危化品運輸車輛及重型貨車,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由于這些車輛“小散弱”特征明顯,加上各地推行的車輛智能監控設備可能存在系統不一、數據互通困難,亟須建立統一的監控管理平臺以加強規范。
近年來,廣東組織“兩客一危一重”車輛安裝使用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建設智能監管系統,匯總、分析、應用車輛運行數據。截至目前,全省約36萬輛“兩客一危一重”車輛已納入智能監管系統管理,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完成的省份。
針對大客車等重點車輛“底數不清”等問題,省公安廳協調部科研中心、省交通運輸廳和11省交管總隊,整合共享各類數據資源,匯聚2023.61萬條數據,建立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實現對進入廣東的大客車快速準確識別。
保障道路基礎設備設施安全防護水平,是筑牢交通運輸行業安全基礎的“牛鼻子”。
一方面,廣東扎實推進交通運輸設備設施更新,計劃購置新能源城市公交車2087輛、安裝更新智能監管系統60套;另一方面,打造干線公路結構監測系統,加強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截至7月底,全省已完成1263處邊坡、460座橋梁、50座隧道的系統建設。
據介紹,在系統支撐下,邊坡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效率提升3倍,船撞事故后橋梁安全評估時間由2天減少到2小時,隧道異常的發現時間也縮短至1分鐘以內,且更加精準。
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緊盯道路運輸、城市客運、水上交通等重點領域,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加大與公安、應急、氣象等部門聯動,強化應急儲備建設,持續做好交通運輸領域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工作,確保全省交通運輸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