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三江匯流。韓江、榕江、練江滔滔之水,在粵東大地勾勒出汕潮揭三市相依相生的地理脈絡。
如同江流匯海般,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中醫藥界在金秋時節迎來一場深層融合。日前,三市84家醫療機構攜手成立汕潮揭中醫藥發展聯盟,以中醫藥為橋梁,搭建起區域協同發展的樞紐。
這不僅是醫療資源的簡單疊加,更是粵東中醫藥發展從“點狀分布”邁向“區域協同”的戰略轉折。在廣東省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的背景下,在汕潮揭都市圈加快從同城化邁向一體化的步伐中,這片杏林沃土正孕育著令人期待的變革。
同根同源
架設區域醫療協同平臺
汕潮揭三市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脈相融。這里擁有著全省重要的中藥材產地與集散地,青草巷、老藥工等民間代代相傳的中醫藥文化,以及融合潮汕飲食文化的藥膳理念,讓中醫藥服務充滿生活氣息與人文溫度。
2023年,廣東省五大都市圈規劃出臺,明晰了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路線圖”。今年4月,隨著汕潮揭都市圈第一次聯席會議在汕頭的召開,三市“同城化協同發展”邁入“一體化共建”階段,共同發布三張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三張清單”的首批落地項目之一,便是中醫藥聯盟的成立。
8月23日,在汕潮揭三市衛生健康局的指導下,三家市中醫醫院聯合發起成立“汕潮揭中醫藥發展聯盟”,以“共建區域中醫醫療高地、共享名醫名科名藥資源、共育新時代中醫藥人才”為宗旨,錨定在粵東乃至閩贛打造具有輻射力的中醫藥發展增長極的目標,開啟了這場跨城“牽手”。
事實上,協同并非從零開始。早在聯盟成立前,三市中醫醫院間已多有往來,三地專家時常聯絡會診,開展學術交流。而此次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三市中醫藥界協作從“零星自發”走向“系統組織”。
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扮演著主中心角色的汕頭,展示出推動醫療衛生一體化、造福全域百姓福祉的迫切與決心。汕頭市政府副市長李釗介紹,汕頭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支持聯盟建設,打造協同發展“強平臺”,協同汕潮揭中醫藥界的專家、學者著力推動聯盟各項工作落地見效,整體提升區域中醫藥服務水平,讓優質中醫藥服務惠及三市萬千百姓。
同心筑橋
描繪中醫藥發展新圖景
“好消息!明天汕頭市中醫醫院專家主任將到衛生院坐診,有需要的村民可前來就診?!痹诔蹦蠀^仙城鎮衛生院,上級醫院每周幫扶坐診,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看三甲醫院專家。這正是汕頭市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協作的縮影。
如今,這樣的協作不再局限于同城。汕潮揭三市中醫藥界,以同心與包容,織起了一張區域群眾的健康守護網。記者梳理發現,“汕潮揭中醫藥發展聯盟”的84家單位,除了公立中醫醫院,還有中醫藥學會、研究院、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以及康美藥業、泰恩康、萬年青等醫藥企業,展示的正是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范式。
“中醫藥的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合。”聯盟執行主席、汕頭市中醫醫院院長陳超介紹,目前,一張務實的工作計劃表也已列入日程。接下來,聯盟將推動設立一個“名中醫流動工作站”,將高年資專家資源下沉至鄉鎮;建立一條“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現疑難重癥三市無障礙轉診;打造一個“學術共享平臺”,依托中醫藥傳承研究院,實現成員單位間科研與教學資源共享、共同維護、同步更新;建設一套“標準化流程體系”,聯合制定并推廣常見病中醫診療規范、質控指標和院內制劑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汕潮揭標準”;落地一批“潮藥南藥聯合攻關項目”,讓傳統驗方轉化為現代制劑、走向世界。
更高層次的融合已在規劃中。汕潮揭中醫藥發展聯盟還展望了區域未來中醫藥發展藍圖:做強做優藥材產業集群,建設潮汕GAP種植基地,推動“潮藥”品牌化、標準化;加快建設區域中醫藥數據中心、遠程醫療中心;打造“中醫藥+僑鄉文化+濱海旅游”特色品牌;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坡撁私M建進度;與高校共建中醫藥實驗室,建立三市名中醫工作室聯動機制;系統整理潮汕醫籍、驗方、特色療法并申報非遺保護,講好“潮醫潮藥”故事。
三江奔流不息,如同三市中醫藥事業的迅猛發展勢頭。一幅杏林春滿的圖景,正徐徐展開。